東亞運本來是可以很好的


@劉兆生 - 2009/12/07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香港首次主辦東亞運動會,為什麼惹來這麼多負面報道? 這個只有九個國家/地區參加的體育賽事,為什麼香港人像沒共識? 比賽場面冷清?

昨天看到眾有關官員在電視為各項安排混亂情況「解畫」,藉口多多。事到如今,其實已到「講多無謂」的階段,愈多講愈是當香港市民是低能的。幸好香港隊爭氣,前天已一口氣摘下枚四金牌,至目前為至合共以八金、十一銀和十四銅暫列第四位。但這不足以替作為東道主的香港貼金,一個大型地區綜合性運動會的成功定賴市民感到自豪為最基本準則,為什麼我們什麼感覺也沒有? 像被「拉伕」地去看比賽?

說什麼"Be the Legend" (創造傳奇一刻) ,唱什麼「衝出世界」也是徒然;連吉祥物"Dony"(東仔)和"Ami"(阿妹) 怎麼樣子相信大部分香港人也弄不清楚,明顯是宣傳不足。

但以筆者一己之見來看,這個東亞運弄到這樣田地已超越了公關的層面,要怪的是特區政府在一開始投辦這四年一度體育盛事時,表面上是大力支持,其實是受困於官僚主義和漠視民意。

香港是於2003年11月3日,在澳門文華東方酒店召開的東亞運動會總會會議上擊敗台北市取得主辦權。特區政府於2004年6月成立第五屆東亞運動會籌備委員會,成員由有關政府部門、體育界、銀行界、航空界和旅遊界等專業人士組成。由行政長官曾蔭權任贊助人,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任會長,港協暨奧委會主席霍震霆任主席,陣容可謂非常鼎盛。

但香港能花600億興建高鐵,區區投放約12億元基建設施及2.9億元財政預算打造出來的東亞運,由2005年退休前任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胡偉民擔任東亞運動會(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為什麼只懂說是收支平衡,強調整個運動會開支抱審慎理財原則,而不顧體育競技的文化義意?

看來,現在寫太多為什麼也無補於事。去年北京奧運珠玉在前,政府其實也應該知道香港市民對東亞運動會沒有太大期望。說得難聽一點,唯一的期望是不要弄致過分出醜!可以臆測的是,中央政府對香港主辦東亞運動會也沒太大期望,派來幾位絕色的儀仗小姐算是盡了實質的支持吧!

去年北京奧運結束後,2012倫敦奧運委員會主席,本身以前也是中距離跑手冠軍的Sebastian Newbold Coe也說過,來屆的奧運會須交還給運動員,大部分觀看賽事的觀衆以本身是該項比賽的運動員為主,以求貫切體育競技文化,因為來自運動員切身的掌聲才是最珍貴的;同時,他毫不諱言說倫敦奧運收入來源主要靠旅遊。

在這方面,當市民不太熱衷東亞運的同時,香港政府似乎也忘記了主辦這大型活動的一個重要潛在目的,就是推廣香港旅遊業。如果東亞運動會籌備委員會中任何成員讀過由Mike Weed 寫的《Olympic Tourism》一書 (這書其實就是籌備現代大型體育活動的國際手冊,也是怎樣與當地旅遊業的掛鉤指南) ,定知以香港在國際旅遊業上的優勢,利用東亞運促進旅遊經濟增長,實是輕而易舉之事。

香港有識之士衆多,但放在現今政府官僚主義比比皆是,還要是跨部門內,有誰敢開口?(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